法制網記者 趙志鋒 外接式硬碟通訊員李鵬年
  “我能記憶體強烈地感受到舟曲群眾對法律援助的渴盼。”在近日舉辦的甘肅歡送“1+1”法律援助志願律師座談會上,來自北京的志願律師餘濤回顧在甘肅舟曲服務一年來的感受時如是說。
  群眾對法律援助的分外渴盼,反映出甘肅法律人才的匱乏現狀。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甘肅省需要法律援助的對象達到1200萬人,占到總人口的42%。近年來,廣大農村及城鎮人民群眾的法律援助需求不斷增加,而援助資金和法律援助買屋人才卻十分匱乏。
  作為法律援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門,2009年以來,先後有40名“1+1”志願律師和27名大學生志願者來到甘肅的偏遠貧困縣(區)開展服務,有效緩解了甘肅少數民族地區和偏遠貧困縣(區)律師資源嚴重缺乏的現狀,對全省法律援助工作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受到了服務地人外接式硬碟民群眾的歡迎和贊譽,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認可。
  辦案“雪microSD中送炭”
  來自北京、在甘肅藏鄉舟曲縣服務了一年的律師餘濤,今年7月剛剛結束了服務期限,帶著留戀離開了這個“藏鄉江南”。
  事件回溯到一年前,餘濤初到舟曲時,這個少數民族縣當時沒有一名律師。對有法律需求的當地群眾而言,他的到來有著特別的意義。
  2013年12月20日,舟曲縣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一王姓隊長找餘濤咨詢南峪水電站和武裝部兩項工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當天,劉芳等農民工也前來請求幫助。因為馬上快過年了,許多農民工回家心切,情緒不穩,甚至出現過激言行。
  餘濤詳細詢問之後發現,本案中農民工多次希望政府幫助討要被拖欠的工資,但因用工方與農民工對合同具體條款的理解不一致,致使政府難以協調雙方分歧。
  餘濤適時勸導農民工通過法律援助的合法途徑解決問題,並按照程序引導農民工辦理相關援助手續。最終,通過協調,用工方和農民工達成一致意見,被拖欠工資的23名農民工於12月31日順利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錢。
  “要是沒有餘律師,我們的辛苦錢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順利拿到,我們都很感激他……”農民工劉芳感嘆道。在回家過年前,劉芳和其他農民工一起為餘濤律師送上一面錦旗,錦旗上寫著:“公平正義促和諧,法律援助暖人心”。
  甘肅律師張小龍三年前被選派到少數民族縣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服務,這一干就是3年,今年7月期滿離開了肅南縣。《法制日報》記者曾經跟隨他採訪了一天,切身感受過他對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群眾深深的熱愛。
  在肅南縣服務的三年裡,張小龍扎根這裡,累計為困難群眾辦理法援案件200餘件,輓回直接經濟損失近400餘萬元,在當地開展的法律宣傳使上萬群眾受益。
  張小龍去年化解的一起糾紛至今仍讓他記憶猶新。招贅女婿王某,在妻子、岳父母相繼去世後,侵占岳父母其他女兒安某等3人近萬畝草場和20萬元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徵地補償款,糾紛長達8年未了。
  2013年8月,張小龍介入了這一疑難糾紛的法律援助代理,經過3天的艱苦努力,促使爭議雙方終於達成和解協議,併進行了司法確認,長達8年的糾紛圓滿解決,雙方握手言歡。
   不只是“過客”
  2009年以來,40名“1+1”志願律師放棄大城市的優越生活,放棄高額的執業收入,放棄和家人的團聚,來到甘肅貧困縣區服務, 憑藉著一腔熱血,剋服了語言、交通、生活等種種困難和障礙,加班加點開展法律援助,利用所有知識儘力解決服務地困難群眾的法律難題,給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據統計,40名律師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815件,援助2859人,接待咨詢2.9萬人次,進行法制宣傳463場次,舉辦法制講座493場次,化解社會矛盾285件涉及1553人。
  短短的一年服務期限,對很多貧困縣區的困難群眾而言,志願律師好比是“匆匆過客”。有時碰上延期,有的志願律師甚至不能完整地辦完一個案子。
  辦案只是手段,志願律師對當地的青年律師和法律工作者毫無保留的指導和培訓,由“輸血”向“造血”轉變,才能為貧困縣區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法援隊伍。甘肅省司法廳在對所有來甘肅服務的志願律師逐一建立專門檔案,保持經常性的溝通聯繫基礎上,要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虛心向志願律師學習,在協助辦好法律援助個案的同時,註重發掘其人才資源優勢,做好“傳幫帶”工作。
  例如來自天津、曾服務於和政縣的志願律師劉家祥就在60多起案件的辦理過程中,與當地的青年律師朱湧一起辦案,並手把手耐心指導。通過他的言傳身教,朱湧在辦案過程中方式方法更加靈活,辦案技巧日趨嫻熟。
  志願律師在偏遠山區無私奉獻的同時,早已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與群眾同甘苦,共命運,心連心。曾在甘肅兩當縣服務過的志願律師趙國強,在服務期間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一位受援對象甚至邀請他大年三十一起吃年夜飯。在服務期滿離開兩當縣時,他把自己在陝西的手機號碼留給了許多當事人,至今仍有群眾通過電話向他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
  薪火代代相傳
  今年7月,又有一批來自北京、廣東、浙江、河南的6名“1+1”法律援助志願律師抵達甘肅,分赴甘肅省迭部、文縣、康樂、古浪、肅南、和政等貧困縣進行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服務工作。
  甘肅省司法廳副廳長鐘建龍在舉行的歡迎會上說,希望6名志願律師繼續發揚前幾批志願律師的工作精神,把志願服務與當地司法需求結合起來,把認真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與培養當地法律援助人才起來,並要求各地切實關心志願律師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提供便利的工作條件。
  來自北京的志願律師李亞瓊,今年被選派到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服務。她和其他5名“1+1”志願律師接過在甘肅援助的 “接力棒”,一到目的地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
  李亞瓊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康樂縣是她從事法律援助志願者服務的第二站,去年曾在新疆庫爾勒服務一年。到康樂縣後,當地群眾紛紛來向她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最多的時候,有7撥人過來咨詢,主要集中在土地使用權糾紛和婚姻糾紛兩個方面。”
  因為當地群眾大都說的是方言,李亞瓊坦言在咨詢過程中“聽的很費勁”,經常要囑咐他們慢慢講。考慮到少數民族地區的特點,她準備在服務期間將重點放在對群眾的普法上。
  目前,6名志願律師正在甘肅偏遠山區進行服務,他們接過了前任志願律師傳遞的愛心接力棒,將薪火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  (原標題:法制網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p15epci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